• 用心追求的诗墨精神 姜敦文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5-10-15
  •   看到成彪的诗词书法作品——寤移斋诗墨,我很欣慰,不由得要写点文字,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     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,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辉煌历程。而诗墨作品将书法创作和诗词创作有机结合,更具鲜明的文化气象。书法与我国的文字、语言、文化自古密不可分,只是近现代以来,随着书写工具的革命,这个有机的整体遭到割裂,文化语言的书写形式不再依存于毛笔的书写,毛笔的书写也逐步脱离实用功能,书法逐步成了少数人掌握的艺术形态。由于这种割裂,尽管目前热爱书法、练习书法甚至从事书法创作的人仍然有一个较大的群体,但真正能够表达书法真谛的却越来越少,多数书法作品与书写者的内心世界无关。寤移斋诗墨的出现使我们眼前为之一亮。
      书法最重笔意,笔意首先是意态。我们平时看到的书法理论多在用笔法则,如方圆、曲直、轻重、刚柔、干湿、浓淡、虚实等方面反复强调,诸多书法培训亦是讲的技巧问题。严格的讲,这个层面谈不上真正的笔意,在这个层面形成的诸多流派也都很难承载我国书法艺术的传统精神,很难肩负起我国书法艺术继续成长的历史责任。南朝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云:“书之妙道,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,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。”我一直认为,书法要讲笔墨精神,这个笔墨精神就是能够生发和烘托神采的书法的内在气质,应当建立在对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的追求上,必须能够体现书写者的知识修养和人文情怀。在中国书法史上,大凡能够传世的书法家,无一例外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政治家、文学家或者诗人,他们用作品演绎和传达了中国的笔墨精神。诸如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的《祭侄稿》、苏东坡的《寒食帖》,这是举世公认的中国三大名帖。我们如醉如痴地欣赏和模仿,不只是书法本身,更重要的是充溢于作品之中的人文情绪和文化风骨。寤移斋诗墨楷范先人,继承中国书法的传统理念,多是作者书写的自己的诗词,这些诗词写得很有意境,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,多数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,受到诸多名家的好评。把自己的诗词作为书写对象,让笔墨有的放矢,作品自然就具备了特有的内涵、气质和境界。这是我们看好寤移斋诗墨的重要理由。
      当然,好诗兼有好字才能算好的诗墨。好字离不开基本功和书写技能。成彪书法追求的是一种正大气象,遵循传统而略带书卷气息,能够明显看出帖学的影响,属于典型的文人书法。成彪身为公务员,有固定工资收入,不靠书写谋生,没有迫切的利益诉求,因而能够置身乱象丛生的书法流派之外,不卑不亢地寻找和涵养属于传统文人的那份达观个性;能够远离时尚、怪异和躁动,埋头苦练笔下功夫,在技术层面亦有重大收获。行草书最利于表达书者的畅达情绪,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性。寤移斋诗墨在这方面恰有出色表现,可以看出其用笔准确熟练,规范灵活,意象章法随着诗词的情绪开合变化而恰到好处。无论行书草书,都能看出稳健扎实的功底和触类旁通的创造能力。这,如果没有严肃求学的态度和二十年寒窗的案头辛苦,是无法实现的。
      中国书法需要一批尊重传统、顺应时代的文化才俊。传承优秀文化遗产,弘扬先进时代精神,光大中国笔墨艺术,我们任重而道远。继往开来的时代应当出现继往开来的优秀诗墨作品。在这里我要鼓励成彪,立足高远,追求真谛,敢于向艺术的高峰挺进。
    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甲午金秋于金陵 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