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寤移斋诗墨印象》序 白庚胜

  • 信息来源:寤移斋诗墨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发表时间:2014-10-18
  •           《寤移斋诗墨印象》从不同层面、不同角度,对成彪先生的诗书画作品进行了审视与品评。同时,它以寤移斋诗墨为媒介,表达了作者的艺术旨趣和艺术倾向。于是,我们有理由判定:这是一函洋溢着艺术思考精神的宝卷。
      优秀的艺术成果和优秀的艺术人才,不仅仅来自高谈阔论的殿堂,而是更多来自充满生机、因缘与趣味的市井或田园。借着这本集子的引领,我们便可走近寤移斋,了解斋主对艺术真谛的执著追求和在职场缝隙中创造艺术的活力。在我看来,斋主胡成彪先生的艺术水准该如何定位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的文字与书画中透露出的生命本真,以及围绕寤移斋诗墨的文心共鸣所构成的那一派生态气象。
    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、书画的苑囿,其文艺高人大多是诗、书、画等方面的通才,尤其在诗词和书法方面,往往比翼高翔。古代有成就的诗人书家,还往往既勤于“仕”又游于“艺”。他们在诗书创作上没有功利追求,而是一种才情的释放,因而能够成为一道独特且亮丽的文化景观。生活于当代的胡成彪先生,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县官,亦一直潜心研创文艺,并在诗、书、画领域多有造诣。这,从历史的观照看也许不足为怪,但在今天的社会当属奇葩无疑。
      成彪先生自称“湖西迂人”,以示对诗、书、画艺术的执着。从这本书里,我们看到他的艺术耕耘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。这些果实既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华彩,又飘散着当代生活的馨香,律动着时代风云的激情,且放飞着一个桃源士子的自由梦想,令我们更知古人所云“诗如其人”、“书如其人”、“画如其人”不谬。
      成彪先生无论从政、向学、习艺,处处良好口碑。他为宦数十年,做过主管文教的副县长及县委宣传部部长,把刘邦故里的文化艺术工作打理得红红火火。他曾组织创建中国书协沛县创作培训基地和中国美协沛县写生基地,曾领导恢复沛县歌风书院和组建歌风诗社、沛县文学创作团等文化团队,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影响重大的刘邦文化万里行等大型活动,支持创办了《歌风台》、《歌风诗刊》等好几个具有良好反响的文化刊物。即使离开文化领导岗位之后,故乡的文化人仍然喜欢和他一起清茗品文、白酿敲诗、豪情泼墨、天工书丹。总之,他把文人的真挚和激情带进职场,使主管的工作风生水起,建树多多;他把官员的圆通和理智融入艺术创造,使寤移斋诗墨别具气韵。他让吴越的艺魂、齐鲁的文脉、楚汉的风韵在微山湖畔集聚传扬,作地方文化的精神重建,引发了大家对他尊重有加。
      通过这部专集,我有幸认识了一批与成彪先生结缘的文化人士。他们当中,有专门从事文化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,有在专业领域取得骄人成就的名人大师,有与成彪先生相从甚密的基层文化工作者,也有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领导干部。他们对成彪先生的文艺成果的推荐与解读都十分真诚,都具有很高的品位,都是借“寤移斋”进行精神交流的闪光。这对成彪先生是一种肯定、一个勉励,也给我许许多多的启发,更让这部专集有了超出一般艺术欣赏品的特殊分量与意义。
      我于诗书画均外行,但这绝不影响我对这部专集的珍爱。我从众多大家的点评中深化了对成彪先生文艺才情的理解;我也欣赏穿插于集中的诗书画作品。它们有色彩,有内涵,有个性,有品位,有生气,有情怀,像一簇簇自由开放的花儿清气拂心,点缀着我们这个虽然浮躁却又充满生机的文坛。
      因感动于书中洋溢的美学色香,乐而序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白庚胜(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)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2014年7月于北京)

  • 关闭本页】 【返回顶部】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收藏此页